《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》这本书读了第二遍。时隔多年的重读,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。正是这些新的体会,激发了创作这个系列文章的想法。通过写作,不仅能够将这些思考整理得更加清晰,也能将书中的精华分享给更多人。本文作为系列的开篇之作,旨在介绍这七个习惯的核心内容及其重要性。

俗话说:思想决定行动,行动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品德,品德决定命运。

习惯的定义

习惯是“知识”、“技巧”与“意愿”相互交织的结果:

  • 知识是理论范畴,指点“做什么”及“为何做”;
  • 技巧告知“如何做”;
  • 意愿促使“想要做”。

要养成习惯,三者缺一不可。

习惯的定义

为人和观念的改变是螺旋式向上的过程——为人改变观念,观念反过来改变人,如此反复循环,螺旋式向上成长。

成熟模式图

七个习惯并不是孤立、分散的心理法则。它们遵循成长的规律,提供了一种渐进、连续且高度整合的方法,帮助我们提升个人和人际效能。通过这些习惯,我们可以依次经历"成熟模式图":从依赖到独立,再到互赖,不断实现自我进步。

“成熟模式图”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,分别是依赖期、独立期、互赖期:

  • 依赖期(Dependence)以“你”为核心——你照顾我;你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。
  • 独立期(Independence)以“我”为核心——我可以做到;我可以负责;我可以靠自己;我有权选择。
  • 互赖期(Interdependence)以“我们”为核心——我们可以做到;我们可以合作;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,共创前程。

真正独立的品德能够让我们行事主动,摆脱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,是值得追求的自由目标,但仍非高效生活的终极目标。高效生活的最终目标是“互赖”

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。生理上互赖的人,可以自力更生,但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效;情感上互赖的人,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,但也知道爱心、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;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

七个习惯按照人类的成熟模式划分,其中前三个习惯,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,由依赖进步到独立。这些习惯属于“个人领域的成功”范畴,是培养品德的基础,而后才能是“公众领域的成功”​,就如同耕种与收获的次序无法颠倒一样,必须是由内而外依次实现。真正独立之后,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,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“公众领域的成功”​,即习惯四、五、六所讲授的团结、合作与沟通。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,谈的是自我更新——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。它是不断改进、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,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,在此水平上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其他几个习惯。

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

“效能”的定义

七个习惯建立在一种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方式之上,这就是"产出/产能平衡"(P/PC Balance)原则。伊索寓言中的这个故事恰好生动地阐释了这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原则。

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,不久便成了富翁。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急躁,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,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,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。谁知打开一看,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。鹅死了,再也生不出金蛋。

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,即效能的基本定义:

$效能 = 产出 \times 产能$

产出(P)代表期望获得的产出,比如金蛋;
产能(PC)代表生产该产出的资产或能力,比如下金蛋的鹅。

要实现真正的高效能,必须平衡产出和产能两个因素:

  • 单纯追求产出(P)而忽视产能(PC),会导致产能的丧失,长期无法获得可持续的产出;
  • 只重视产能(PC)而忽略产出(P),也难以体现效能的价值。

因此,提高效能的关键在于同时重视并平衡发展产出与产能,使二者相辅相成,形成良性循环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确保产能的前提下,最大化产出;也只有这样,才能在追求产出的同时,不断积累和提高产能,从而实现长期持续的高效能水平。

简而言之,效能兼顾当下与长远,平衡眼前与根基,达成产出与产能的有机统一,这是实现可持续高效能的根本之道。

人类所拥有的资产,基本上可分为物质资产、金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三大类。其特点如下:

  • 物质资产:包括机器设备、房产车辆等有形资产。物质资产需要保养维护,才能持续发挥产能(如割草机保养)并获得产出(修整过的草坪)。忽视维护保养,将导致物质资产加速老化、失去功能。
  • 金融资本:包括现金、股票、债券等金融性资产。本金相当于产能,利息/收益相当于产出。动用本金追求眼前收益,等于透支产能,将加速耗竭金融资本。应当保护并增加本金(持续投资),才能获得可持续的收益产出。另外,个人的赚钱能力也是最宝贵的金融资本,需要不断学习提升。
  • 人力资本:包括个人的技能、经验、人际关系等无形资产。人力资本控制着其他资产的运用,对人而言产出产能平衡尤为重要。比如感情、友谊等,如果只索取爱情(产出)而不维系感情(产能),终将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。

无论哪种类型的资产,均需要平衡发展产出和产能两个方面,追求眼前回报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,持续投入维护和提升产能,只有产出与产能并重发展,资产价值才能获得最大化并可持续增长。

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。

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

习惯一:积极主动(BE PROACTIVE)

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,为自己过去、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,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,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。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,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,不怨天尤人,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——自我意识、良知、想象力和独立意志,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,积极面对一切。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,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。

习惯二:以终为始(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)

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——先是在脑海里酝酿,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。个人、家庭、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,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,并据此塑造未来,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、价值观、关系及目标。对个人、家庭或组织而言,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,它是根本的决策,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。领导工作的核心,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,创造出一个文化。

习惯三:要事第一(PUT FIRST THINGS FIRST)

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,是梦想(你的目标、愿景、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)的组织与实践。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,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。无论迫切性如何,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,重点是,把要事放在第一位。

习惯四:双赢思维(THINK WIN-WIN)

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、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,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、财富及资源,而非敌对式竞争。双赢既非损人利己(赢输)​,亦非损己利人(输赢)​。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(​“我们”​,而非“我”​)​。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,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,是一种资讯、力量、认可及报酬的分享。

习惯五:知彼解己(SEEK FIRST TO UNDERSTAND,THEN TO BE UNDERSTOOD)

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,改以诚心去了解、聆听别人,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,增进彼此关系。对方获得理解后,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,进而卸下心理防备,坦然交谈,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。知彼需要仁慈心,解己需要勇气,能平衡两者,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。

习惯六:统合综效(SYNERGIZE)

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,即非按照我的方式,亦非遵循你的方式,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。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——不但了解了彼此,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,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。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,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。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(1+1=$1\over2$),不以妥协为目标(1+1=$1{1\over2}$),也不仅仅止于合作(1+1=2),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(1+1>2)。

习惯七:不断更新(SHARPEN THE SAW)

“不断更新”谈的是,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(身体、精神、智力、社会/情感)中,不断更新自己。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。对组织而言,习惯七提供了愿景、更新及不断的改善,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,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。对家庭而言,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,使家庭效能升级,就像建立传统,使家庭日新月异,即是一例。

看到 ➡️ 做到 ➡️ 收获

你都做不到,那就没人能做到。思路决定一切。我们谈论的还不够。如果你想获得微小的进步,就改变你的行为,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进步,就要改变你的思维。​

所见决定所做,所做决定所获。我们发现当个人、团队和企业仅仅看重所做,即行为,那就永远得不到想要的结果。要想获得重大成果,首先要在所见上突破,即思维。如果所见没有变化,新的行为不会持久。

思维_行为_结果

有时候很难找到方向,有太多的选择和挑战。有时候很容易迷失方向,效率低下。七个习惯能够提供一种条理化的模型,或者说是一种思考方式,帮助你实现目标,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。

习惯

最后,理解七个习惯的一个好方法是看看它们的对立面,以下是高效人士与低效人士的对比:

高效vs低效1

高效vs低效2

总结

以上就是本系列的第一篇的全部内容,概述了《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的核心理念,揭示了这些习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个人和职业生活的持续成长。从习惯的定义到成熟模式图,再到效能的本质,这些内容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个人发展框架。这七个习惯不仅是简单的行为准则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。它们引导人们从依赖走向独立,最终达到互赖的高效状态。通过平衡产出与产能,在各种资产管理中可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。

这些习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,有助于在生活中找到方向,提高效率,实现目标。培养这些习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需要时间、耐心和不断的努力。正如文中所说,“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,而是习惯”。通过不断实践和内化这些习惯,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更高效、更平衡、更富有成效的人。

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探讨帮助我们从依赖走向独立的三个习惯,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。文章将详细解析每个习惯的内涵,敬请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