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点:

  • 写作的本质是思维梳理和重构的过程,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
  • 写作压力主要来自内容创作、表达、时间和读者期待等多个方面
  • AI能有效缓解写作压力,在素材收集、内容创作和文本优化等环节提供帮助
  • AI不能完全替代写作,因为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和成长
  • 合理使用AI辅助写作,既能提升效率,又不失写作带来的思维锻炼

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正式发布,它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。它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能力:能够理解复杂的语言逻辑,进行多轮对话,完成从编程到创作的多样化任务,甚至能够进行跨语言交流和知识推理。这种革命性突破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,更在多个领域引发深远影响。近两年AI技术更是取得了全方位的突破:从多模态理解到长文本处理,从图片生成到视频、音频创作,甚至实现了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智能转换。这些进展充分展示了AI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。AI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AI与写作联系起来,尝试用AI来辅助写作,甚至完全用AI来写作。

我自己从2016年开始写作,2022年底ChatGPT发布以来一直在尝试使用AI来提升效率,其中当然包括写作。通过实践,我发现AI的辅助确实显著提升了我的写作效率,这让我对写作及AI有了新的思考。所以这一次,我想聊一下我眼中的写作,对写作与AI之间关系的一些思考。

写作

写作的本质

说到写作,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文字,然后想到那些作家、编辑等,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,传递信息,与读者建立连接。但实际上,写作无处不在,从工作中的文档到个人日记,都是写作的产物。

然而写作的困难,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。有时候,我们觉得自己对某个主题已经了解得很透彻,整体的来龙去脉也很清晰,但当真正开始写的时候,却发现无从下手。仿佛有太多细节还没理清楚;即使勉强写完,成文的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,甚至让自己都不愿再读第二遍。

这种“似乎脑海里已经清楚了,但开始写的时候却无从下手”的困境,正体现了写作的困难,同时也正反映了写作的本质:写作不是文字的堆砌,而是一个思维梳理和重构的过程,要想写好,就必须想清楚,想清楚本身就很难

写作是思维梳理和重构的过程,它有助于将模糊的想法具体化。

良好的写作需要经历归纳、分组和总结等多个环节,最终形成清晰的结论。从本质上看,写作涉及分析、综合、计划等多维度的认知活动,能够有效地将潜在的思维转化为明确的表达。

写作的过程包含预写、草稿和重写三个关键阶段。在预写阶段,需要收集和整理想法;草稿阶段则是将思路初步成文;而重写阶段则着重于优化和完善。通过这种反复打磨的过程,复杂的信息得以简化,繁杂的问题得以理顺,最终达到思维的条理化和系统化。

写作的压力

写作的本质本身就决定了它会带来压力。当我们需要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清晰的文字时,往往会面临多重挑战:如何将自己的所想清晰表达?如何组织内容?如何让读者理解?

这些挑战通常会转化成以下几类压力:

  • 内容创作的压力:选题是否恰当,论据是否充分,逻辑是否严谨,以及如何在已有资料中找到独特视角;
  • 表达的压力:措辞是否恰当,语法是否正确,行文是否流畅,如何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确保专业性;
  • 时间压力:截稿期限、创作效率,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的焦虑;
  • 读者期待的压力:内容是否够专业,观点是否够新颖,价值是否够高,创作者自身对作品质量的期待;
  • 心理因素:对失败的恐惧和创作障碍等内心冲突。

这些压力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写作体验和效率。即使我们学到了新知识,有了好的想法,也可能因为这些压力而迟迟无法下笔。即便最终完成写作,往往也要耗费大量时间在思考、查资料和反复修改上。相信这种体验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。

然而,写作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无处不在:从工作汇报到项目方案,从学术论文到日常总结,职位越高对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高。面对这些不可回避的写作任务,有些人会选择寻求代笔,甚至铤而走险采用抄袭的方式,这反映出写作压力确实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。

AI如何减轻写作压力

AI的出现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,彻底改变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式。通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,AI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本,帮助作者迅速获得初稿,显著提高写作效率。AI通过理解上下文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,使得内容组织更加清晰,减少创作过程中的困惑。

通过AI我们可以很好的应对写作中的压力:

  • 内容创作压力:AI可以协助选题分析和方向建议,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信息,帮助完善论据和逻辑框架;
  • 表达压力:AI能够优化语言表达和措辞,检查语法和文字错误,提供多种表达方式的建议;
  • 时间压力:AI可以快速生成初稿框架,自动整理和归纳资料,提高写作效率;
  • 读者期待压力:AI则可以分析目标读者群体特征,提供专业术语建议,评估内容的可读性。

我自己从2023年开始在写作过程中积极尝试AI辅助,具体应用包括:

  • 前期准备:素材收集和整理、主题研究;
  • 创作过程:思路梳理、灵感激发、内容扩充;
  • 后期优化:语言润色、逻辑检查;
  • 多媒体支持:AI图片生成。

通过这些实践,我确实感受到写作效率的显著提升,同时也发现AI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缓解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压力。

AI与写作的边界

AI不能,也不应该完全替代写作。

既然AI有效缓解写作压力,大幅提升写作效率,那么是否可以完全依赖AI来写作?即直接用AI去生成完整的内容,从而完全摆脱写作压力?我个人的答案是:不能

从目前的现状分析。AI在生成长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:生成的内容往往格式固定、缺乏个性化表达,创造力有限,而且容易带有明显的“AI味”。更重要的是,AI无法真正理解和传达作者独特的思维过程和个人见解。

从写作的本质分析。前面已经提到,写作的本质就是思考,是一个思维梳理和重构的过程。写作帮助我们将模糊的想法具体化,使其变得更加清晰和可理解。当我们把思想写下来时,我们会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和不一致之处,从而促进更深入的思考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成长。

正如Leslie Lamport所说:

If you’re thinking without writing, you only think you’re thinking.
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过度依赖AI写作可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。写作能力的差异最终会导致思维能力的分化,将人群划分为“会思考”和“不会思考”两类。这种分化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。

所以无论是从AI发展现状看,还是从个人提升角度看,AI完全替代人去写作是不合适的,AI只能作为写作的辅助工具,而不能,也不应该完全替代写作

最后

写作是一个独特的认知过程,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,更是思维的梳理与重构。在AI时代,我们应该理性看待AI与写作的关系:AI是强大的助手,但不是替代者。合理地使用AI可以帮助我们,减轻创作压力,提高写作效率。

但同时我们应该知道,真正优秀的写作永远离不开人的思考。A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,但思考始终在我们自己。毕竟,写作的最终目的,是让我们更好地思考,更清晰地表达,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