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系列总结中,第一篇文章 七个习惯概述:高效的基石 探讨了这七个习惯的核心理念,阐述了它们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。本文为该系列的第二篇,将重点聚焦于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,这些习惯主要涉及个人领域的自我提升。文章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,逐步从依赖他人的状态过渡到真正的独立自主。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,也是迈向更高效能的重要一步。

习惯一:积极主动——个人愿景的原则

最令人鼓舞的事实,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。——亨利·戴维·梭罗(Henry David Thoreau)

积极主动的理论基础

人性的根本原则在于:在刺激和回应之间,人拥有选择的自由。

如果我们仅仅通过“社会之镜”,即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、看法和思维方式来进行自我认知,那无异于从哈哈镜中看自己。因为这些零星的评语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,与其说是影像,不如说是投影,反应的是说话者自身的想法或性格弱点

当今社会盛行的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人有决定性作用,虽然承认其影响巨大,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决定命运。基于这种流行看法,形成了三种解释人性的“决定论”:

  • 基因决定论:认为人的本性和行为主要由祖先遗传的基因决定,例如脾气不好可能是因为祖先的DNA中存在这种特质并被传承下来。
  • 心理决定论:认为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主要由童年经历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,强调早期的心灵创伤和负面经历对成年后行为模式的影响。
  • 环境决定论:认为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主要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,如人际关系、经济状况和政治环境等。

这三种理论都以“刺激——回应”理论为基础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关于狗的实验。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,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。​

刺激回应

然而,人性的根本原则在于:在刺激和回应之间,人拥有选择的自由。

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:

  • 自我意识(Self-awareness):可以从旁观者视角审视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认知过程;
  • 想象力(Imagination):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;
  • ​良知(Conscience)”:即明辨是非,坚持行为原则,判断思想、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;
  • 独立意志(Independent Will):即基于自我意识、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。

因为人类拥有这四种天赋,使我们能够超越条件和环境的限制,做出自由而有选择的回应。这不仅让我们不断发展和进步,实现自身潜能,也推动我们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。

积极主动的定义

基于在刺激与回应之间,人类拥有选择的自由,发展出了高效人士在任何环境中都应具备的、首要的,也是最基本的习惯——积极主动。积极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,其他六个习惯都以积极主动为基础,并会激励你采取主动。如果甘于被动,就会受制于人,面临截然不同的发展与机遇。积极行动不同于积极思考,我们需要面对现实和未来。真正的现实是,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,逃避这一现实,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。因此,积极主动是实现其他习惯和个人及职业发展的关键。

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,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。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,而不是外在的环境,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。所有积极主动的人,都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、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。

积极主动

积极主动 vs 消极被动

纬度 积极主动 消极被动
自我控制 内在的价值观驱动,理智胜于冲动 外界条件驱动,冲动胜于理智
情绪管理 不受外界条件影响,情绪稳定 受外界条件不可控影响,情绪易波动
行为选择 基于深思熟虑后的价值观选定,主动选择回应 基于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,被动接受外部影响
自我责任感 自觉承担责任,认可并内化自我价值观 将责任归因于外部条件及他人行为,缺乏自我责任感
外界影响 外界环境只能作为参考,无法决定其行为和决策 外界环境直接决定其行为和决策
决策根基 内在原则与价值观为决策的主要依据 外界条件与他人意见为决策的主要依据
成长与发展 永无止境,通过自我反省和调整不断成长 受限于外界条件和集体意识,缺乏长期发展动力

🌟 关注圈 vs 影响圈

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,也可以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。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,这些都可以被归入“关注圈”,以区别自己没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。关注圈内有些可以被掌控,有些则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,所以在关注圈内,又有一个较小的影响圈:

关注圈影响圈

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“影响圈”​,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,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。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“关注圈”​,紧盯他人弱点、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,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,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,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。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,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,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。

消极和积极的圈子影响

在把重心由关注圈移至影响圈之前,有两件关注圈内的事值得深思,那就是自由选择的后果及错误。

  • 自由选择与后果:每个人拥有选择行为和回应的自由,但必须承担由自然法则决定的后果。
  • 错误与反思:错误难以避免,但积极主动的人会承认并改正错误,从中吸取教训,以此实现成长。否认或掩饰错误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。

理解并重视这些原则,才能更加有效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能够控制和影响的事情上。

习惯二:以终为始——自我领导原则

和内在力量相比,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——奥利佛·温德尔·霍姆斯

以终为始的定义

以终为始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原则,它强调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,先明确最终的目标和期望的结果。这个原则的核心观点包括:

  1. 以人生目标为标准:以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指导日常的言行和决策。
  2. 明确方向: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,先认清方向,避免误入歧途或白费工夫。
  3. 长远考虑: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,不仅关注眼前的利益,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真正重要的事物。
  4. 保持专注:时刻牢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以及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。
  5. 注重真正的成功:关注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名利、地位或财富。
  6. 终极目标导向:以你希望在生命终结时获得的评价作为指引,来定义真正的成功。

这个原则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对最终目标的关注,确保每一步行动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从而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。它强调了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的成就,更在于整个人生旅程中追求的价值和留下的影响。

两个原则基础

以终为始有两个基础原则,第一个基础原则是“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而成”,首先是智力上的第一次创造,即在头脑中构思;其次是体力上的第二次创造,即付诸实践。

以终为始原则强调在行动前进行有意识的规划,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从旅行规划到人生设计,这一原则都能发挥作用。它基于“两次创造”的概念:先在头脑中构思,再付诸实践。积极运用这一原则可以扩大个人影响力,而忽视它则可能导致被动地受外界控制。有些人因自我意识薄弱,不愿主动设计人生,最终被外部环境所主导。然而,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自我意识、良知和想象力来审视并掌控自己的“第一次创造“,从而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。这正是以终为始原则的核心——鼓励我们主动设计并掌控自己的人生。

第二个基础原则是“自我领导”,强调领导先于管理。领导是第一次创造,关注方向和目标设定;管理是第二次创造,侧重于执行和细节。这突出了在处理具体事务前,先明确方向和目标的重要性。

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动:

  • 管理关注基层,思考的是“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”;
  • 领导关注高层,思考的是“我想成就的是什么样的事业”。

管理是正确的做事,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,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向上爬,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靠在了正确的墙上。

再成功的管理也无法弥补领导的失败,而领导难就难在常常陷于管理的思维定式难以自拔。

最佳实践:个人使命宣言

实践以终为始原则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个人使命宣言。这份宣言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生活哲学或核心信念的体现。它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: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,你想要实现什么样的事业,以及支撑这些目标的价值观和原则。换句话说,个人使命宣言是对个人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的综合表述,尽管它并不刻意区分这些概念。如果想深入了解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,可以参考之前发布的文章:[[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]]。这份宣言将成为指导你生活和决策的重要工具,帮助你始终朝着最重要的目标前进。下面是一个例子:

  • 在诚信问题上决不妥协。
  • 念及相关的每一个人。
  • 未听取正反双方意见,不妄下断语。
  • 征求他人意见。
  • 诚恳但立场坚定。
  • 每年掌握一种新技能。
  • 今天计划明天的工作。
  • 利用等待的空闲时间。
  • 态度积极。
  • 保持幽默感。
  • 生活与工作有条不紊。
  • 别怕犯错,怕的是不能吸取教训。
  • 协助属下成功。多请教别人。

个人使命宣言可视为个人的“宪法”,它基于正确的原则,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和应对变化的力量源泉。这份宣言不仅指导重大抉择,也影响日常决策。 确立使命宣言后,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,避免偏见和固有观念的束缚,从而保持内心的安全感。使命感体现了积极主动的精神,提供了指导生活的愿景和价值观,帮助设立长短期目标。它还有助于制定基于正确原则的个人行为准则,指导我们高效利用时间、精力和才能。

习惯三:要事第一——自我管理原则

习惯三是习惯一和习惯二的具体实践。

习惯一:积极主动,其核心在于认识到“你是创造者,你掌控自己的人生”。这个习惯建立在人类独特的四大天赋之上:想象力、良知、独立意志和最重要的自我意识。它赋予了个人改变现状的能力和勇气,让人能够突破固有思维模式,寻求更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习惯二:以终为始,聚焦于第一次创造或智力创造。它的原则基础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。想象力使我们能够超前感知潜力和创造力,而良知则帮助我们发掘个人独特性,并在道德层面上提供指引。这个习惯与我们的基本思维方式、最高期望值和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,塑造着我们对未来的构想。

习惯三:要事第一,则关注第二次创造或体力创造,是前两个习惯的实际执行和自然延伸。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,努力实现既定目标。这个习惯的核心在于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,将思想转化为行动,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愿景。

这三个习惯形成了一个连贯的过程:从认识自己是创造者,到明确自己想要创造什么,再到实际付诸行动去创造。它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,指导个人如何从理念到实践,有效地掌控和改变自己的生活。这个过程涵盖了从自我认知到目标设定,再到行动实施的全过程,体现了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要素。

独立意志: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

独立意志指的是作出决定和主动选择,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。

有效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,先做最重要的事情。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,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;而作为管理者,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物优先安排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,是对计划的实施。

《成功的普遍共性》一文的作者格雷的研究揭示了成功的关键在于“要事第一”的习惯,而非单纯的辛勤工作、运气或人际关系。成功者能够克服心理障碍,为理想目标而行动。这种能力源于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,以及强烈的内在动力。同时,成功者具备独立意志,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,不屈服于短暂的冲动和欲望。这种自制力不仅塑造诚信品格,也使人能够忠实于自己积极的创造力。

时间管理的方法

从本质上看,我们对时间的使用不外乎以下四种方式:

时间管理矩阵

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区分事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。高效能人士避免陷入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陷阱,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务上。相反,他们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事务,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,有效减少危机事件,提高整体效率,即以 20% 的活动取得 80% 的成果。

重要性与目标有关,凡有价值、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。

以第二象限事务为生活重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几项关键步骤:

  1. 确认角色:列出个人在家庭、工作、社区等方面的各种角色,包括家庭成员、职业角色、社区参与等;定期审视和更新角色列表,以适应生活变化;
  2. 选择目标:为每个角色选定1-2个短期目标,确保包含第二象限事务,尽量与长期目标或个人使命相关联;确保目标是具体、可衡量、可实现的(SMART原则);
  3. 安排进度:为每个目标安排具体实施时间,建议选择适当时间(如周日)进行个人思考和计划制定;考虑使用时间块技术,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分配特定时间;
  4. 每日调整:基于周计划进行每日调整,根据突发事件、人际关系变化和新机会灵活调整日程;每日回顾和反思,评估完成情况,为下一天做准备;
  5. 定期评估和调整:每周或每月回顾整体进展;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角色、目标和时间分配;确保计划与个人价值观和长期目标保持一致。

总结

以上就是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习惯,这些习惯主要关注个人领域的自我提升,帮助个人从依赖状态过渡到独立自主:

  1. 积极主动:这是实现其他习惯的基础。积极主动的人认识到在刺激和回应之间,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。他们专注于自己的"影响圈",而不是"关注圈",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。
  2. 以终为始:这个习惯强调在开始任何事情之前,先明确最终目标。它基于"两次创造"的原则和"自我领导"的概念。制定个人使命宣言是实践这一习惯的有效方法,它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决策和长期规划。
  3. 要事第一:这是前两个习惯的具体实践。它强调有效管理时间,区分事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,专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第二象限事务。通过确认角色、选择目标、安排进度、每日调整和定期评估,我们可以更好地实践这个习惯。

这三个习惯形成了一个连贯的过程:从认识自己是创造者,到明确自己想要创造什么,再到实际付诸行动去创造。掌握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,提高个人效能,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。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,我们可以逐步从依赖状态过渡到真正的独立自主,为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。

本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将探讨帮助我们从独立走向互赖的三个习惯,这些习惯将帮助我们在公众领域取得成功,敬请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