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众领域:从独立到互赖
Contents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系列总结中,第一篇文章 七个习惯概述:高效的基石 探讨了这七个习惯的核心理念,阐述了它们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。第二篇文章 个人领域:从依赖到独立,聚焦于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,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约束和自律,逐步从依赖他人的状态过渡到真正的独立自主。本文为该系列第三篇,将聚焦于第四、第五和第六个习惯,涵盖人际交往和协作。文章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双赢思维、移情聆听和统合综效实现高效能的人际关系,提升合作效率和团队成果。
习惯四:双赢思维——人际领导原则
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
双赢并不是技巧,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,是六种交往模式之一:
- 利人利己(双赢):这种模式鼓励在交流中追求双边利益,实现共享和满意,而非此即彼的竞争;
- 损人利己(赢 / 输):损人利己追求 “我赢你输”,通过权势达成目的。此模式在家庭、学校及竞争中习得。尽管有时需要赢 / 输模式,但大多数情况下生活中更需要合作,损人利己反而成为障碍。
- 舍己为人(输 / 赢):有些人奉行输 / 赢模式,总是让步和取悦他人,缺乏自我标准,导致情感压抑和精神问题。而赢 / 输模式的人则从中获利,彼此依赖。两种模式都有人格缺陷,前者效率更高,后者处于劣势,许多人在两者间反复摇摆。
- 两败俱伤(输 / 输):两个损人利己的人相处,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,因为双方都不肯认输,并不断报复对方。这样做既不成熟,也没有意义,最终只会带来更多痛苦。
- 独善其身(赢):另一种常见模式是独善其身,只关心自己的得失,不在意他人。当竞争无意义时,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,只关注自身利益,任由他人自保。
- 好聚好散(无交易)
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
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,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:“双赢品德”是基础,接着建立起“双赢关系”,由此衍生出“双赢协议”,需要“双赢体系(结构)”作为培育环境,通过“双赢过程”来完成。
双赢品德
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:
- 诚信:诚信是核心价值观,通过养成习惯以保持诚信,在日常生活中按价值观安排活动并信守承诺,才能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。双赢的基础是诚信,缺乏诚信,双赢只是表面功夫。
- 成熟:成熟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的平衡。成熟在于能够在表达自己情感和信念的同时,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。双赢模式要求兼具温和与坚强,勇气与同理心,体贴与自信,实现真正的成熟。没有这种平衡,就无法达成双赢。
- 知足: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,人人有份。匮乏心态使人担心资源稀缺,难以接受他人的成功,甚至希望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遇到困难。而富足心态则基于稳固的个人价值观和安全感,认为资源充足,能够与他人分享,共同创造无限可能。公众领域的成功需要知足心态,促进所有参与者共同获利。
成熟在于能够在表达自己情感和信念的同时,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。
双赢关系
以双赢品德为基础,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。双赢关系的精髓是信用,即情感账户。没有信用,我们最多只能妥协,无法开诚布公,彼此学习,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。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和对双赢模式的共识是产生统合综效(习惯六)的理想途径,能为解决问题创造积极合作氛围。
双赢的实现需要真诚和投入,这不仅是对人际领导能力的考验,也是对转换式领导的理解。帮助他人认识双赢,能为双方谋福利。若对方拒绝双赢,有时选择妥协或友好分手更为适宜。
并非所有决定都要以双赢为目标,关系和情感账户至关重要。情感账户充足时,即便不同意也会支持对方的决定,否则即使表面上同意,内心也不会真正支持。没有双赢品德和关系作为后盾,协议形同虚设,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实现双赢。
双赢协议
关系确立之后,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,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“绩效协议”或“合作协议”,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,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,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。
在双赢协议中,要对以下五个要素有明确的规定:
- 预期结果:确认目标和时限,方法不计;
- 指导方针: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、方针和行为限度;
- 可用资源:包括人力、财力、技术或组织资源;
- 任务考核: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;
- 奖惩制度: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的意义。
双赢体系
双赢需在健全的组织体系中实现,包括配套的培训、规划、预算、信息、薪酬等体系。提倡双赢但奖励赢 / 输模式会导致失败。成功的双赢体系应推动竞争与合作,提高效率,帮助个人和团队共同发展。
双赢过程
输赢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赢的结果。实现双赢的关键在于原则性谈判,即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,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,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,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。
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:
- 首先,从对方角度看问题。理解对方的想法、需要和顾虑,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的更透彻;
- 其次,人情主要问题和顾虑(而非立场);
- 再次,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;
- 最后,寻找实现这样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。
习惯五和习惯六指街说明了如何处理其中的关键,后面讲详细探讨。
习惯五:知彼解己——移情沟通原则
知彼解己,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。
“知彼”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,因为我们通常把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。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想理解对方,而是为了做出回应。这样的人要么说话,要么准备说话,不断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,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。
移情聆听
聆听分为五个层次:
- 充耳不闻: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;
- 装模作样:“是的!嗯!没错!”;
- 选择性接收:只听一部分,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;
- 聚精会神:努力听到每一个字;
- 移情聆听:聆听的最高层次。
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,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,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,动机已经不言而喻,会让说话的人有受辱的感觉。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,操控对方。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,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。移情(Empathy)不是同情(Sympathy)。后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,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,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。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,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。
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,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“心理空气”,极具治疗作用。除了物质,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,即被人理解、肯定、认可和欣赏。移情聆听等于是给了对方“心理空气”,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,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。这种对“心理空气”的需求对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影响。
要做到先理解别人,先诊断,后开方并不容易。短期来看,直接把自己受用多年的经验别人容易得多。但是长远来看,这样会严重弱化产出和产能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背景,就无法使互赖性产出最大化;如果别人感觉不到被你真正理解,你就不具备人际关系的产能,即高额情感账户。
但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。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,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,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,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很矛盾,因为在影响对方之前,你必须先被影响,即真正理解对方。所以说习惯一、二和三是基础,帮你保持核心不变,即以原则为中心,从而平和而有力地应对坚实内心之外的脆弱。
有效沟通
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,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“自传式回应”的倾向:
- 价值判断: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;
- 追根究底: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;
- 好为人师: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;
- 自以为是: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。
这些回应方式往往阻碍有效沟通,使人无法畅所欲言。而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,至少包括四个阶段:
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,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。
|
|
第二阶段加入解释,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,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。
|
|
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,右脑发挥作用。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,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。
|
|
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,又带有感情,左右脑并用。
|
|
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,不仅能了解对方,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,勇于表达。要知道,人在心情不好时,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,如果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,将会惊讶于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。但前提是,你必须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,不存私心。
习惯五强调先理解别人,再寻求被理解,这对扩大个人影响圈非常重要。关注他人的问题和分歧会让你精疲力尽,但若专注在影响圈内,通过移情聆听深入了解对方,就能获取准确信息,建立情感账户,提供 “心理空气”,从而增强影响力。通过练习习惯五,可以理解和尊重他人,触及他们的心灵。如在家庭中,通过倾听与模拟对话,预设处理方式,能解决和预防问题。在商业领域,设立一对一交流和获取反馈系统,确保理解雇员和客户。总之,移情聆听是通往创造性解决方案和协同效应的关键,真正的理解让分歧成为进步的阶梯。
习惯六:统合综效——创造性合作原则
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,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、情绪与智能,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。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,益处不大,要有分歧才有收获。
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,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,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,而是最具激发、分配、整合和激励作用的部分。
统合综效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级的一种,是对所有其他习惯的真实考验和集中体现。唯有兼具人类四种特有天赋(自我意识、想象力、良知和独立意志)、辅以双赢的动机及移情沟通,才能达到统合综效的最高境界。统合综效不但可以创造奇迹,还能激发人类最大的潜能,即使面对人生再大的挑战也不足为惧。
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,取长补短。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,是指敞开胸怀,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,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。
沟通的三个层次
统合综效和创造会让人热血沸腾,坦诚交流的效果令人难以置信。沟通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级:
- 低信任度沟通(赢/输或输/赢):低层次的沟通源于低信任度,特点是互相提防,步步为营,频繁借助法律。结果通常是赢 / 输或输 / 赢的局面,效率低下,导致产出和产能不平衡,并进一步强化自我防御和保护。
- 彼此尊重的交流(妥协):中层次的沟通基于彼此尊重,尽管避免了冲突,双方保持礼貌,但未必为对方设想,无法完全开诚布公。这种沟通在独立和相互依赖环境中可以立足,但缺乏创造性,常以妥协为结局,即 1+1=1½,双方都有得有失。这种沟通没有防御、愤怒和操控,而是诚实和尊重,但无法引领到真正的双赢,仅是其低级形式。
- 统合综效(双赢):高信任度带来的统合综效能形成更佳解决方案,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并享受这种创造性努力。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短暂,也能在当时实现产出 / 产能的平衡。即使在无法实现统合综效的情况下,用心尝试和努力仍能达成更有效的妥协。
统合综效提升合作效率
消极协作导致效率低下,相互依赖环境中的权术争斗与防御心态妨碍了问题的有效解决。人们与其寻求共同利益,往往回应防御,以致合作变成了耗时低效的争斗。只有跳出非此即彼的思维,才可能找到第三条道路,实现模式的重大转换。在这种环境中,解决问题和做决定常被消极无益的行为所占据,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。
理解并尊重差异是实现有效合作的关键。个体差异不仅体现在能力和视角上,更体现在心理、情绪和智能上。如果能够承认各自的不足,并在交往中汲取知识和见解,就能实现真正的互补。相同毫无创造性,互补才能带来创新。统合综效的精髓在于尊重差异,这需要首先实现个人的统合综效,使自己变得开放、坦率、不惧风险。
通过移情聆听和双赢思维,可以将阻力转化为动力。高信任度带来的统合综效能促进问题的高效解决,与普遍的法律手段相比,这种方法更能减少误解和冲突。在面对阻力时,增加积极因素和使用统合综效的策略可以帮助转换阻力。移情聆听、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需要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,这样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,还能在长远上提升合作效率,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。
总结
至此就是公共领域的三个习惯了,这三个习惯阐述了从双赢思维到移情沟通,再到统合综效的过程,揭示了有效人际关系和合作的原则。
- 双赢思维:强调在交流中追求双边利益,建立在诚信、成熟和知足的基础上。双赢关系需要建立在信用基础上,通过情感账户储蓄,促进合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。双赢协议明确目标、指导方针和评估标准,调整组织体系来支持双赢的实现。
- 知彼解己:是通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感受来进行深入沟通的关键。聆听的层次包括充耳不闻、装模作样、选择性接收、聚精会神和移情聆听,最高层次的移情聆听能为对方提供“心理空气”。通过避免自传式回应,真正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,可以增强情感账户,形成更加有效的互动和合作。
- 统合综效:通过尊重差异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,统合综效强调在相互依赖环境中的高信任度合作。在三种沟通层次中,最高层次的统合综效能创造超越个人预期的结果。通过移情聆听和双赢思维,将阻力转化为动力,实现积极的合作和解决方案。
从双赢思维到移情聆听,再到统合综效,这些习惯和原则不仅能提升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,还能促进团队的高效合作,实现全面的、长远的成功。